西昌特產--彝族漆器 -

?
喜德和照覺稱得上是彝族漆器產地的“雙璧”。昭覺漆器粗獷而大方,喜德漆器則細膩精巧。由此可以說,喜德彝族漆器工藝精湛,制作更精細,手工更考究,經數代人使用而不脫漆、不變色、不變形、不損壞。
喜德彝族漆器源起于米市阿普如哈吉伍家族,世代傳襲,發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在當地工匠甚多,幾乎人人皆可制作,戶戶皆為作坊,其產品具有濃郁的殷商漆器特點和深厚民族民間特色。
喜德境內傳統的彝族漆器一般有木、竹、皮、獸角、竹木混合和皮木混合胎之分,制成餐具、酒具、刀鞘、皮囊、馬具、武器、蘇尼皮鼓、畢摩用具等20余類用品。特別是餐具、酒具、用具,更以獨具特色和經久耐用傳承至今。餐、酒、用具多為木胎,也有竹、皮、角等胎;古代武士盔甲、圓形盾牌是皮胎漆器的代表;牛羊角酒杯屬于角胎漆器;包皮的馬鞍,是皮木混合胎,內為木、外為皮。
彝族漆器十分講究整體圖案和色彩效果。一般通體髹漆,渾然一體。漆器上色時,先著底色,在底色上勾畫結構紋飾,最后涂補。漆器圖案的布局與器型和諧。器物的不同部位繪出的不同花紋,一般都作到精細疏密兼顧,主次位置得當,繁簡相宜,絢麗的紋飾和優美的造型渾然一體,和諧統一。不論紋飾繁簡,均以一心控制全局,結構嚴謹,均勻簡潔,明快清朗,勻稱不亂。
喜德彝族漆器既是生活日用品,也是裝點居室的藝術品,更是紀念、饋贈、營銷、鑒賞、收藏的工藝品。它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不失為彝族文化藝術的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