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漁梁壩 千年水壩今猶在
上品旅游 2014年12月29日 12:01
歙縣漁梁壩千年水壩今猶在。漁梁壩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歷史。壩長138米,底寬27米。全部用重1至2噸的花崗巖石層層壘筑而成。它們壘砌的建筑方法科學、巧妙,漁梁壩的設,,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漁梁壩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歷史。壩長 138 米,底寬27米。全部用重 1 至 2 噸的花崗巖石層層壘筑而成。它們壘砌的建筑方法科學、巧妙,漁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均可與橫臥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稱作“江南都江堰”。
漁梁壩在徽州人的心目中,漁梁壩的地位是極為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環境。歷朝歷代都把壩之興衰作為徽州興衰的標志。
旁邊就是徽派民居漁梁的故事,就是一整個徽商故事的起點。自從有了漁梁壩,周圍的一切都跟著繁盛起來了。茶葉、竹木及其他土特產從這里源源運出,沿新安江下至杭州,極為方便;食鹽、煤油、布匹、百貨等又經此處不斷輸入。一條水道,把勤勞的徽州人推向了遠方,又把功成名就和富庶帶回了山環水繞的徽州府。
古話說:“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句里句外,總也透著些驕傲,因生在徽州,所以不畏前行,如這滔滔水流,毫不拖沓。待來日歸來時,定不負少年宏志。
徽州女人說到徽商的故事,就不得不說那些高墻背后的女人。每每想到那段歷史里的女人,總是帶有抹不去的悲劇色彩,她們用數年上千個日夜的堅守等待,來換夫君衣錦還鄉、夫家光耀門楣、世人聲聲稱贊。無數女子站在深深墻垣下孤獨的守望、積年累月擔起整個家的辛勞和隨歲月飛逝的韶華時光,都做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徽商最沉重的嫁衣。
如今的漁梁壩,儼然一位寵辱不驚的老者,褪去了過往的繁華,變得沉靜安穩。隨著1956年新安江水庫的建成,漁梁不再通航,加之公路鐵路的陸續建成,壩下街上的鱗次櫛比的商鋪和人流的喧囂漸漸散去。
留下少數居民,聽著老人午后閑聊時描述起昔日繁盛場景,感受著每一塊石頭中的厚重感,想象著那溝溝壑壑里藏著的風雨故事。
漁梁壩上打魚人 攝影:君子蘭1953水是徽州的經絡,潤澤了商賈之路。也正是因為徽州人久居其旁,明志于水,才換來那道不盡輝煌的歷史。
愿這滔滔不絕的江水,能長長久久地滋養漁梁壩這條“魚”。隔著時間的長河,古壩不語自成詩。
交通:
1、屯溪汽車站有開往漁梁壩的旅游巴士,合肥也有直達歙縣縣城的長途汽車和火車。
2、離歙縣縣城不遠,坐1路車到漁梁景區。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