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素有“寺廟城”之稱謂。一進入市中心地帶,只見到處是佛塔,到處是寺院,到處是神廟,到處是宮闕。而走進任何一座同宗教有關的建筑,又見到處是佛像,到處是神龕,到處是畫棟雕梁,到處是苦行僧席地打坐,令人不由產生置身佛界仙境之感。,尼泊爾旅游、游記攻略,尼泊爾旅游景點,尼泊爾好玩嗎,尼泊爾在哪里,尼泊爾有什么好玩的,尼泊爾怎么去,尼泊爾怎么走,尼泊爾住宿,尼泊爾景點景區

令人糾結的“燒尸廟”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東部巴格馬蒂河畔,坐落著一座印度教久負盛名的神廟。它是許多外國游客必訪之地,也是許多人不愿甚至不敢長久佇足之處。該廟名為帕斯帕提納神廟,俗稱“燒尸廟”,大約修建于公元400年,是尼泊爾著名的世界遺產之一。
1600多年來,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來到“燒尸廟”,朝拜他們心中偉大的濕婆神。而同時,一代代尼泊爾人也在這里告別人世,在廟前河畔的一堆堆火焰上化作縷縷青煙,其獨特的露天火葬,令不少游客感到驚訝、震感和糾結。
對本地人來說,河邊火葬早已經習慣了。可是許多外國人的反應有些夸張,有的游客緊張得催著快點離開。巴格馬蒂河水流緩慢,岸邊不時有抬著遺體的送葬人群經過,按照習俗,喪親家庭的男子會在河邊剃去頭發。而不遠處,就有居民在河邊洗衣、沐浴。橋上、路邊臥著慵懶的野狗,三五成群的猴子則活躍著蹦來跳去。
在神廟東側,有一座由古廟改建而成的養老院,老人們在院落中悠閑地聊天、發呆。導游說,他們多為印度教徒,一墻之隔的火葬臺將是他們的終老之地。
神廟周圍散住著大約300位苦行僧。他們居住在河邊低矮的房子或山洞里,當有人造訪時,他們會擺成正在修煉的姿勢,如果游客要求拍照,則需要捐贈一點錢神廟周圍還遍布著商店和攤販,售賣手工藝品、服飾以及宗教用品。游客們喜歡在神廟附近購買手串、手鏈等。
無論游客們對“燒尸廟”作何感想,都注定是一次難忘的經歷。神廟入口的世界遺產紀念碑上寫道:“這處遺產具有例外而又普遍的價值,從人類文化的角度視之,值得保護。”

童女神廟
庫馬麗神廟也稱童女神廟。在尼泊爾,童女被視為印度教女神難近母的化身,能力很大,連國王的統治權都是她授予。1756年,馬拉王朝國王賈亞?普拉喀什?馬拉維為祈求難近母的保佑,修建了這座童女神廟。神廟為三層建筑,大門上刻有難近母殺死牛魔的神話故事,雕花大殿內設童女神的黃金寶座。除童女神之外,廟中還有一位作為其代表的真身童貞女孩。平時,她每天在規定時間在居室的窗口露面,接受眾人瞻仰。每年9月初的童女神節,她則乘坐彩車巡游全城三天,從國王到平民都要接受她表示祝福的額頭點紅。
延伸閱讀 >>>> 印度神廟供奉老鼠賺好運

聞名于世的猴廟
位于西北郊斯瓦揚布山上的斯瓦揚布納特寺中生活著幾千只被奉為“圣獸”的猴子,因而此寺也稱“猴寺”。據傳說,佛陀本人曾親臨此地,給上千名弟子傳經布道。
作為佛教圣地,猴廟以蘇瓦揚布納特佛塔最負盛名。按照佛教傳說,加德滿都谷地原是一片湖泊,有一天湖面升起盛開的蓮花,蘇瓦揚布納特即有蓮花“自體放光”之意,被認為是加德滿都谷地的力量之源。
至于成群結隊的猴子,當地也有一番傳說:據稱文殊菩薩在此剃去三千煩惱絲,頭發變為樹木,頭上的虱子則化作猴子。因此這里的猴子被視為“圣猴”,受到寺廟僧人和居民的尊敬和保護。
不少人認為,這里的猴子以廟為家,聽著佛樂長大,神情舉止還真有些修身養性的樣子,“猴子也修行”成為游客們談論猴廟的一句流行語。猴廟的猴子一般性情溫和,很少有“撒野”、攻擊等行為。但近年來隨著游客增多,隨地喂食的現象越來越多,猴子們變得嬌慣起來,喝可樂、吃餅干,生活很是安逸。猴廟目前約有150位僧人,但猴子的數量卻無人知道。
到猴廟最好選擇下午和傍晚時分,站在山頂可以鳥瞰加德滿都城市全景,黃昏時的光線也讓猴廟中央的大佛塔看起來更加輝煌壯觀。

瑪雅黛維女神廟佛祖誕生地
昄依佛門的人,無不知藍毗尼,本意是梵文"可愛"的意思,這里原為古代天臂國善覺王夫人蘭毗尼的花園,此處因此而得名,今天的藍毗尼是個不大的村莊,綠樹成蔭,但是景色談不上秀麗,有些與釋迦牟尼有關的歷史遺跡。

尼亞塔波拉神廟供奉“女財神”
尼亞塔波拉神廟坐落在陶馬迪廣場(TAUMADHI),尼亞塔波拉神廟又稱“五層塔”,尼亞塔波拉就是五層的意思。尼泊爾著名古跡,也是尼泊爾旅游標志之一。
神廟建于1702年,供奉的是印度教的密宗女神希迪拉克希米(SIDDHI LAKSHMI)又稱“吉祥天女”。她是毗濕奴的妻子,主管財富。密宗與顯宗最基本的區別,從字面上是可以悟到的,所以既然密宗教義都需要經過醍醐灌頂的經歷,那她定是被關在了中心的小屋子,閑雜人等一概不可一睹芳容了。但她的108個風格迥異的模樣被雕刻在了屋檐下,華麗地支撐著這座龐大的大屋頂。
尼亞塔波拉神廟最有名的當屬五層基座上各放置左右的五對巨大石刻,由下而上依次是金剛力士、大象、獅子、鷹和女神。金剛力士擁有常人十倍的力量,從它向上的雕刻均以十倍的神力遞增著,直到廟內的吉祥天女。由此可見,這座最高的神廟居然在尼泊爾的數次大地震中均未受到大的損傷,實在是受了很多神力的疊加保護吧。

金廟進門前先除去皮帶
金是12世紀尼泊爾國王所建,是一座金頂的塔式廟宇,包括一座1409年建造的金頂小圣堂。神廟內的屋檐、寶頂、大門,佛像全用純銅鑄造(類似于我國武當山的金頂),金光燦爛,是精美的古代銅鑄藝術珍品。此外寺廟邊角的4個金屬猴也挺有趣。
進廟之前,要除去所有隨身攜帶的皮制品,這些都被認為是不潔之物。寺內禁止拍照。不大的空間里,收藏有壁畫、14世紀的雕像及經文等。佛像成行排列,女神騎在大象上,青銅蛇從房頂懸下,以接受祈禱。


令人糾結的“燒尸廟”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東部巴格馬蒂河畔,坐落著一座印度教久負盛名的神廟。它是許多外國游客必訪之地,也是許多人不愿甚至不敢長久佇足之處。該廟名為帕斯帕提納神廟,俗稱“燒尸廟”,大約修建于公元400年,是尼泊爾著名的世界遺產之一。
1600多年來,絡繹不絕的印度教徒來到“燒尸廟”,朝拜他們心中偉大的濕婆神。而同時,一代代尼泊爾人也在這里告別人世,在廟前河畔的一堆堆火焰上化作縷縷青煙,其獨特的露天火葬,令不少游客感到驚訝、震感和糾結。
對本地人來說,河邊火葬早已經習慣了。可是許多外國人的反應有些夸張,有的游客緊張得催著快點離開。巴格馬蒂河水流緩慢,岸邊不時有抬著遺體的送葬人群經過,按照習俗,喪親家庭的男子會在河邊剃去頭發。而不遠處,就有居民在河邊洗衣、沐浴。橋上、路邊臥著慵懶的野狗,三五成群的猴子則活躍著蹦來跳去。
在神廟東側,有一座由古廟改建而成的養老院,老人們在院落中悠閑地聊天、發呆。導游說,他們多為印度教徒,一墻之隔的火葬臺將是他們的終老之地。
神廟周圍散住著大約300位苦行僧。他們居住在河邊低矮的房子或山洞里,當有人造訪時,他們會擺成正在修煉的姿勢,如果游客要求拍照,則需要捐贈一點錢神廟周圍還遍布著商店和攤販,售賣手工藝品、服飾以及宗教用品。游客們喜歡在神廟附近購買手串、手鏈等。
無論游客們對“燒尸廟”作何感想,都注定是一次難忘的經歷。神廟入口的世界遺產紀念碑上寫道:“這處遺產具有例外而又普遍的價值,從人類文化的角度視之,值得保護。”

童女神廟
庫馬麗神廟也稱童女神廟。在尼泊爾,童女被視為印度教女神難近母的化身,能力很大,連國王的統治權都是她授予。1756年,馬拉王朝國王賈亞?普拉喀什?馬拉維為祈求難近母的保佑,修建了這座童女神廟。神廟為三層建筑,大門上刻有難近母殺死牛魔的神話故事,雕花大殿內設童女神的黃金寶座。除童女神之外,廟中還有一位作為其代表的真身童貞女孩。平時,她每天在規定時間在居室的窗口露面,接受眾人瞻仰。每年9月初的童女神節,她則乘坐彩車巡游全城三天,從國王到平民都要接受她表示祝福的額頭點紅。
延伸閱讀 >>>> 印度神廟供奉老鼠賺好運
尼泊爾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