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紋身:正在消失的特有文化(圖) -

當地人的紋身
?
黎族紋身,入選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流水號:3;項目名稱 :黎族紋身;項目類別:人生禮俗;實施部門: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海南大學、白沙黎族自治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代碼:09。
黎族村寨中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遠古時,洪水泛濫,老先與荷發兄妹躲進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島,兄妹倆人在島上尋找人煙,但沒有找到。為了延續后代,妹妹荷發紋身紋臉,使哥哥不能相認,于是結成夫婦。這故事與黎族創世紀的歌唱很相似。
文身是黎族女子人生中的大事,充滿莊重神秘的色彩。文身的年齡、地點、日期及文身的傳授方式、文身的過程、文身的報酬、文身的紋樣、文身的部位等都有一套清規戒律。文身是氏族的標志,是成年的象征,其中包含著對美的追求,也包含著祈福、避邪的意愿。
因黎族沒有通行的本民族文字,對文身沒有任何的記載,因此無法確知文身在黎族民間是如何產生、發展及沿襲的。但來自歷代的文書史料,卻有相關的零星記錄可供參考。
對海南島的文身習俗作記載最早的,可能是東漢楊孚的《異物志》。按《后漢書明帝紀》原注:“(永平十七年),楊浮(應作孚)《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為數支,狀如雞腸,操操下垂至肩’”。到晉代王范的《交廣春秋》也寫到:“朱(應為珠)崖、儋耳二郡……周迥二千里,徑度八百里,人民可十萬余家,皆殊種異類,披發雕身”。其后,宋朝的范成大、周去非、樂史;明朝的戴璟、顧;清朝的屈大均、張慶長、蕭應植,明國時的周文海、史圖博(德國人)、劉咸等人,都在他們各自的著作中記述過黎族的文身。
由于各個記錄者所在的年代不同,搜集材料的地點不同,采訪的對象也不同,因而對文身的看法也各有別。
一,“避龍、蛇、魚、蟲之害”說,“交趾,周時為駱越,秦時為西甌,文身斷發以避龍”(《史記•趙世家》)。
二,“恐祖先不識”說,“黎族男女周歲即文其身。自云:不然,則上世祖宗不認其為子孫也”(顧 的《海槎余錄》)、“凡黎女將欲嫁人,各諒已妍媸而擇配,心各悅服,男始為女文面,一如其祖所刺之色,毫不敢訛,自謂死后恐祖宗不識也”(屈大均的《廣東新語》)。
三,“免外人擄掠、拐賣,毀容礪俗”說,“蓋黎女多美,昔嘗為外人所竊,黎女有節者,涅面以礪俗,至今慕而效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
四,“以別貴賤之身”說,“(黎俗)尚文身,豪富文多,貧賤文少,但見文之多少,以別貴賤”(樂史的《太平環宇記》)等。
黎人文身的意義有五種:
一, 文身有社會組織之意義,為各峒族之標記;
二, 文身有婚姻之意義,將嫁之前,必須行之;
三, 文身有圖騰之意味,各族屬之圖式不同,亦不得假借,守祖宗成法毋得變更;
四, 文身記識,可避邪,為護身符??;
五,文身為裝飾之動機,有美的觀念存其中。
文身,即“在人體上繪成或刺成帶有顏色的花紋或圖案”。
常見的文身多呈黑色或藍黑色,因此,人們稱之為“刺青”或“扎青”。在古籍中有多種名稱,如“雕題”、“雕身”、“鏤頰”、“黥頰”、“縷面”、“涅面”、“紋面”等,海南漢族民間又有“刺花”、“勾花”、“畫花”、“刮花”等說法。黎族實施文身的主要對象是年輕女子,女孩子在黎語中稱“歐”或“翁”等,因此,黎語又稱文身為“抬歐”、“登歐”、“橫歐”、“抬翁”等,直譯是“畫女孩子”,意思是給女孩子“畫臉”。
黎族用于文身的工具主要是植物的利刺和木棒,顏料多取自煙灰和染色草的漚汁。部位多在面部、胸部和四肢,有蟲蛾、鳥獸、花卉等圖形,以點線結構成形。過程是在預定的部位先用色料繪上底圖,用一根筷子般大小的木棒敲擊帶刺的藤刺或木刺,使利刺沿著線條扎破皮層,刺刻出圖形,然后涂上煙灰或色料,讓色素滲入皮層里,在傷口愈合后,呈現出圖案,形成永久性花紋。
染色汁多以具有消炎功效的植物葉片(如蓼藍)漚制發酵而成,煙灰也有止血的功能。許多人在施文之后,著針的部位要受到感染,引發紅腫疼痛,象得了一場大病一樣,引起全身發熱達數天。若是口腔部位紅腫,幾天內將難于嚼食,只喂以稀糊。施文的部位,在痊愈后也要蛻掉一層表皮。
古書中說,“男文臂腿,女文身面”(明代戴 《廣東通志》)。男子接受文身的年齡沒有明確要求,圖式也較為簡單,身體方面也沒有多大傷痛,而女子就大為不同。接受文身的女孩子多在十來歲就已開始,個別的可能要推遲若干年。施文的部位都有相應的工序和固定的文飾,需要逐期進行才能最終完成,往往要歷經數年。施文的最佳時間,多選在每年秋季農閑時的吉日。被文身的女孩子多仰躺在地,由技藝嫻熟的師傅(多為老婦女)坐在旁邊施文,身邊還需幾個伙伴,以備在刺痛難忍以致掙扎時,幫其摁住身體(可想而知,受文者的痛苦)。
黎族同胞基本上都認為,文身是一個女人一生中,必須完成的一樁大事,馬虎不得。據說,婦女在世不紋身,死后祖先不認,成了無家可歸的孤魂,所以未受紋身的婦女,死后必須在身上臉上用木炭劃些圖案才能入殮。紋身是一件很純潔的事,要選吉日,還有一些禁忌,一般是在秋季,還要選日子,如龍日、豬日、牛日,但不能在蟲日刺紋,那是要被蟲咬潰爛的。在施文前,要“置酒會親屬”,把這事當喜事,讓大家知道,并設祭告會祖宗;在傷口愈合后,要用龍眼葉煮水凈身,又設祭答謝先人,還“集親家相慶賀”,定了親的女子,當然不能讓親家不知道。不文身的女子,多會被眾人非議和歧視,成年后也難于出嫁。黎族同胞認為女人死后都要回到娘家的祖先身邊,如果沒有明確的祖傳文身標記,將難讓祖先認領。不能進入祖先的群體,意味著成為孤魂野鬼。黎族同胞都認為,文身是為了彰顯女性的美,文身的“完整”和“完美”與否,成了評判一個女性是否美的標準。具有完美文身的女子,將成為眾多追求者角逐的對象。
在黎族族群中,流傳著五種方言,即潤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杞方言、賽方言。黎族文身也因語言和文化特征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產生了五種獨特的方言文身。
潤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的紋式較為復雜,杞方言的紋式比較簡單,賽方言的文身流傳到現在已經絕跡。這些方言文身都有各自獨特的圖案。
文身的部位分為:
(一)刺于面頰兩側的頰紋;
(二)刺于頸部兩側的頸紋;
(三)刺于胸部的胸紋;
(四)刺于手上的手紋;
(五)刺于腿上的腿紋;
(六)刺于背部的背紋。
如果有幸看到潤方言文身,你會發現刺有這種方言的婦女臉部是從兩耳連接面頰處,以數根三角形的曲線連在一起。線有三條,左右相移,經頸項而連于胸前,和顴、頦、胸為一體,圓角、方角、橫線、直線、斜線、曲線,一并采用。圓型以兩顴為中心,頸部則直繞唇之曲線三條。
相同方言,面紋有時也略有差異。有的是在兩頰文上直角彎曲的回文,即“凹”線文,下及頸部。這些直角轉折的線文可有三列四條,彼此平行,距離亦大致相等。在兩頰及頷下有直短線聯串二、三線之間。線文之間空白不文其他花樣,如小圈、小點等等。
歷經幾千年而不斷地延續下來的文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文身是黎族歷史上氏族的凝聚符號,特別是與外族人發生戰爭時,文身、服飾就是“自己人”的最鮮明的標志。文身也是圖騰崇拜的象征,成人的符號??淘谏砩线@些不同紋素構成的圖案中,包含著各種對生命的祈求,對幸福的盼望,對災難的回避,對青春美麗的顯示等內容,是黎族生命的綜合體。
隨著黎族與其他民族的不斷融合交流,這種黎族特有的婦女文身如今已經很少看到了?,F在年輕的黎族女孩已經不再文身,只有在深山中的部分黎族村落里一些50歲以上的老人身上還能看到這種原創性文化現象。
這些老人目前只剩下一千多人,也許再過十幾年的時間,這種特有的文化就會永遠消失了。手藝也已在失傳,只能在歷史中去回味了。
去旅游要多少錢
- <柬埔寨+金邊+吳哥5晚6日游>深航直飛,全國聯運,大小吳哥城探秘,特別安排崩密列古跡、船游洞里薩湖
- ¥2017起
- <皇家加勒比郵輪海洋量子號天津-福岡-天津4晚5日>出發 天津港口起止
- ¥4599起
- <麗江-瀘沽湖-香格里拉雙飛7日游>私家團1單1團,2人起訂,古城客棧,BBQ燒烤,玉龍第三國水療,酒吧狂歡夜,酒水暢飲,騎馬劃船,豪出游
- ¥5629起
- <太原-晉祠-五臺山-五爺廟-殊像寺-羅睺寺雙飛3日游>五臺山靜心祈福還愿 山西小江南晉祠
- ¥2352起
- <河源巴伐利亞莊園溫泉度假村2日游>指定住美思皇家度假酒店山景房、含自助早、暢游德式童話小鎮
- ¥318起
- 廣州番禺長隆歡樂世界、動物園、大馬戲、水上樂園二天四星品質團
- ¥74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