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旅游新聞網 12月28日訊 (宋偉、張健 )“依靠山村美景,山亭人做起了旅游扶貧大文章。不僅在石板房里建起高檔民宿,用集裝箱打造成旅游度假區,還讓葡萄樹結出了脫貧致富果……”仲冬時節,來自海南省定安縣龍門鎮紅花嶺村的第一書記余長江,對幾天來觀摩學習到的旅游扶貧經驗贊嘆不已。
為更好地提升貧困地區旅游扶貧技能,12月上旬,國家旅游局專門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召開全國貧困地區旅游扶貧培訓班。來自海南、寧夏、內蒙等19個省市區的旅游帶頭人、駐村第一書記、村干部等200余人參加了培訓。
這是山亭建區30多年來首次承辦的最大規模的國家級培訓活動。為何組織學員“跋涉千里”,輾轉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培訓學習?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賈玉成如此評價:盡管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山亭區卻因地制宜,依靠“綠水青山”實現旅游強區并帶動精準脫貧,為貧困地區借鑒學習提供了范本。
山亭區位于沂蒙山區西南麓,境內有5400多座山頭,山區面積占到全區總面積的87%,是全市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區;山亭又是生態大區,森林覆蓋率達58.1%,素有“靈山秀水、林海果園”之美譽,旅游資源稟賦極高。向綠水青山要效益,在鄉村“好風景”中培育“好錢景”,是山亭區精準扶貧的新探索。
“要想打贏旅游扶貧戰,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尤為關鍵。”區委書記畢志偉介紹,山亭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規劃先行、強化監管”原則,創新體制機制,把扶貧開發工作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緊密融合,將旅游扶貧工作納入黨政工作日程、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財政預算和干部考核體系,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如何具體推進旅游扶貧開發?山亭區堅持共享發展理念,聚焦“六準四贏”(即對象精準、目標精準、項目精準、資金精準、措施精準、培訓精準;群眾贏、支部贏、企業贏、產業贏),完善旅游產業鏈條,推動文旅、農旅、養旅、體旅等產業融合,成功探索出“整村搬遷型”“扶貧資金折股型”“公司帶動型”“合作社引領型”等旅游扶貧新模式。
“山亭區財政資金相對薄弱,發展全域旅游、實現旅游扶貧,引入社會資本也很重要。”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慶豐說。為此,山亭區制定了《關于加快鄉村旅游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文件,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提升貧困村、貧困戶的居住環境,同時整合扶貧資金集中投向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實施村及貧困戶。
為引導社會資本流向旅游產業,山亭區在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紛紛出臺優惠政策,相繼引進青島歐亞集團、上海極亞、天津魯華、山東銀光、青島新空間等多家企業前來投資開發旅游,累計吸收投資百億余元。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區落地建設過億元旅游項目7個,總投資達39.56億元。
向精品看齊,鄉村旅游動作頻頻:城頭鎮月亮灣文旅小鎮項目將旅游與體育、康養有機結合,做足“旅游+”文章,實現景區內涵不斷提升;鳧城鎮廟南峪鄉村旅游項目,刷新了鄉村顏值,實現與滄浪淵、王家灣等鄉村景點無縫銜接;馮卯鎮環巖馬湖美麗鄉村建設,把一顆顆鑲嵌在美麗鄉村的“小花盆”,打造成了承載鄉愁的“大花園”……
徐莊鎮葫蘆套村的貧困戶張慶海是旅游扶貧的受益者之一。他自豪地說:“村里發展旅游項目,把許多老房子都改造成了民宿。大伙不僅月月領租金,到年底還能拿分紅,光保底收入就有4000多元。脫貧早已不在話下,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山區不斷出彩,百姓共建共享。前不久,山亭區以全國第九名的優異成績,榮登“2020中國全域旅游魅力指數排行榜”。興隆莊村扶貧經驗被評為全國旅游扶貧典型,湖溝旅游合作社成功入選國家“合作社+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區內國家和省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已達到22個,省級旅游特色村28個,鄉村民宿51家,住宿房間、接待床位分別達到810間、1560張,餐位數達到4780個,帶動645戶貧困家庭搭乘旅游“專車”實現脫貧,拉動就業1萬余人,年實現營收收入8000多萬元、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