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旅游資源創收的“中國最美鄉村” 婺源江灣景區,卻因村民阻止游客進入而不得不緊急關停。
8月15日上午,一群當地村民集合在景區門口,阻止游客進村,現場還有30余輛警車和上百名警察。而同樣的場景,也曾在臨近的李坑、汪口兩景區先后上演。
村民認為,婺源核心景區相繼緊急關停的原因是門票收入分配不公、村務不公開等,而婺源縣的官方說辭是,為提升景區旅游環境,正在開展景區旅游環境綜合整治活動。
自7月中旬開始,當地三個以古村落文化和田園風光為主打特色的景區相繼關閉,與此同時,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婺源旅游公司”)的上市計劃也因此變得疑問重重。
連關三景
8月13日上午,婺源暴雨如注,煙雨中的李坑村云霧氤氳。進入李坑景區,需通過兩道“關卡”,“關卡”處拉起了紅色隔離線,并派駐了數名景區管理人員把守,這種戒備森嚴的狀況,在李坑景區已經持續了一個月。
在當地村民的掩護下,《中國企業報》記者才得以進入景區。李坑村大街上,四處散落著木架子、磚瓦石材等建筑物,大多數商戶門窗緊閉,整個景區顯得蕭條、凌亂,鮮有游客的身影。
李坑村民透露, 10公里以外的汪口,8月11日也發生了“村民攔截游客”的事件,景區被迫緊急關停。
8月13日下午,《中國企業報》記者趕到汪口景區。景區入口處也拉起了紅色隔離線,謝絕游客入內。婺源旅游公司的一位現場工作人員,解釋稱“為創建旅游標準示范縣,汪口景區暫時關閉。”
8月15日上午十點半左右,30余輛警車和上百名警察趕赴江灣景區。《中國企業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村民“攔截游客”也是因為門票分成費,“第一次攔路的時候,縣領導來了,答應我們8月14日之前,一定就分成費的事給村民一個答復。”江灣村一村民說,“過了約定日期,政府并沒有給我們答復,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權利。”
分成糾紛
三個核心景區相繼關閉的導火索均是門票收入分配問題。
據多位村民反映,“關閉景區”是“不得已”,因為“分成費至今沒有達成協議”。按照慣例,李坑村民每季度可領到門票的分紅收入,然而截至2011年7月底,李坑村的村民均未領到“分成費”,這引發了李坑景區“攔截游客”事件,婺源旅游公司宣布景區緊急關閉。
事情要從十年前說起。
2001年9月13日,李坑村委會與婺源縣金牛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牛實業)簽訂了一份《合作經營旅游景區協議書》。雙方約定經營期限從2001年9月18日至2021年9月18日,共20年。
后來,由于李坑村民對利益分成有異議,2004年4月28日,李坑村與金牛實業重新修訂了一份新合同。新協議稱,村民按照19%的比例從門票收入中抽取分成,鎮政府8%、村委會4%、金牛為69%(其中包含景區內作為古宅允許游客參觀的農戶占5%)。
2007年,在婺源縣政府的倡導下,婺源旅游公司成立,李坑、汪口、江灣等景區陸續被并入婺源旅游公司,李坑村與新組建的婺源旅游公司也延續履行上述合同。
從2001年至今,李坑景點的門票的單票先后經歷了10元、20元、30元、60元的增長。李坑村民認為,門票價格不斷上漲,收益提高,按照協議村民的利益分成也應該提高。
可實際上,每年打入村民賬戶上的金額從2008年至今一直是1230元。
今年6月下旬,李坑村民代表、婺源旅游公司和秋口鎮政府三方坐到一起,就門票分成一事進行談判。
李坑村民葉進寶認為,婺源旅游公司和鎮政府在糊弄他們,當時公布在黑板上的單景點單門票收入顯示:102/6=13元。
葉進寶說,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以一張通票價格為180元,去除各項稅費后,實際為102元,平均每個游客游玩的景點為6個計,每個景點的收入應為17元,而不是13元。
李坑景點所在地秋口鎮黨委書記洪文勝表示,發現有出入后,縣政府立刻要求審計部門介入,進行審計。“現在審計后的結果是,李坑村村民的分成費為每人每年2100元。”
“雖然這個數字還沒有最終確定,只是暫定的,但是現在我們和村民談得差不多了。”洪文勝說,村里沒有違章建筑的村民,目前都已經領到了半年的分成費1050元。同時旅游公司就分成費拿出了兩個方案:方案一是定額固定增長方式,2011年村民分紅確定為2100元作為起點,在合作開發協議期間內,每5年在原有分紅基礎上,按百分之五的增幅遞增至協議期滿;方案二是定額定期方式,2011年至2020年村民分紅確定為2100元,2020年之后的村民分紅金額由村民與公司另行商議。
但這兩個方案都被村民否定。李坑村第五小組組長李喜進說:“分紅為2100元可以接受,但是景點門票價格如果上漲,他們的分成必須同時上漲,同時還要同步兌現2011年起三年內投資3000萬元對景區進行深入打造的承諾。”
門票分成爭議在距離李坑村10公里以外的汪口、江灣景區顯得更加激烈。“同樣是旅游景點,同屬一家旅游公司,差距太大,我們現在村民的門票分成才150元,10公里遠的李坑村民已經有一兩千了。”汪口村民吳興華說,這么多年,都是領150元的分成,從來都沒見過村里與旅游公司簽訂的合同。
并購疑云
2001年,婺源縣政府采取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旅游業,之后,婺源進入一個全民做旅游的時代,一時間,婺源縣涌現20多個大大小小的景點。大多以古村落觀光為基礎,并吸引了上海、江浙一帶的客商前來投資。
婺源旅游公司組建后,按照“一個集團、一張門票、一大品牌”的思路,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婺源旅游公司總裁秘書何文說,婺源旅游公司注冊1.88億元,由政府牽頭,在平等協商的前提下,收購分散經營的各景點,并聘請評估機構對這些景點的資產進行評估。
但《中國企業報》記者輾轉通過幾家被收購的客商得知,他們認為當時的資源整合就是強行收購。
“剛開始,我們堅決不同意被收購,政府就讓國土、工商、稅務等部門到景區來查我。”一位投資景點的客商表示,“最后沒有辦法,朋友家人都勸我,于是就轉讓給婺源旅游公司。”
該客商說,當時他和幾個合伙人提出的轉讓價格為1500萬元,但最后以82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婺源旅游公司。“經營了六年,我們幾乎將全部的收入投資到景區的后續建設中,因此自己幾乎沒有收入。現在眼看就要受益了,卻要讓我們轉讓。”
“在2007年前,婺源旅游公司的老板也在婺源開發了思溪延村、靈巖洞兩個景點,但這兩個景點的市場效果并不好,當時這兩個景點的門票收入總和也抵不上彩虹橋,但當時政府就是支持他來收購我們”,樊鵬仁說:“當時我們也準備做大做強,彩虹橋、李坑和臥龍谷三個景區打算成立旅游集團,但政府就是不批。”
上市或受影響
據資料顯示,婺源旅游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注冊資本為1.88億元,主營旅游景區開發、旅游商品開發經營以及房地產開發經營三大類。包括李坑、汪口、江灣在內,婺源旅游公司共在當地開發旅游景區14個。這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在組建之初就宣稱“力爭在三年內將公司運作成為上市公司”。婺源旅游公司之所以如此有底氣,是因為另一家不可忽略的公司的存在,那就是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
靠投資興建三清山索道發家的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涉足旅游、酒店、房地產、文化傳媒等產業,總資產15億元,可謂財大氣粗。而婺源旅游公司的實際控股人正是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斌。
為了盡快上市,婺源旅游公司去年底引進風險投資。2010年12月3日,上海豫園商城(600655,股吧)擬以7752萬元收購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婺源旅游公司16%股權,共計3015.84萬股。但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仍持有38.83%的股份,是最大股東。
據悉,婺源旅游公司已啟動上市計劃,該公司行政部一位吳姓主任說:“公司去年開始啟動上市計劃,現在券商、律師事務所選擇初步選定,預計明年下半年向證監會提交申報材料。”
當地一位旅游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此次婺源多個核心景區因門票收入分配不公遭緊急關停,暴露了婺源旅游公司上市最不確定性因素,目前各村落村民門票分紅差別懸殊,且合同約定不統一,假如利益分成無法與村民達成一致意見的話,那公司想要上市只是空談。
風波似乎還在繼續。截至發稿時,記者了解到,江灣、汪口景區已對外開放,李坑景區仍處于關閉之中。
婺源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