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鍋肉有這樣一種形容各地“吃”的說法:北京人吃面子,圖個自尊;上海人吃情調,顯示高雅;廣州人吃材料,講究本味;成都人吃味道,追求口感。
成都人對吃特別有感情,不管哪道菜,好吃就是好菜,對吃的熱情,可以用“投入到底”來形容。今天開車到雙流啃個兔腦殼,明天跑到郫縣買一斤“蔣排骨”……成都人對吃的熱情,造成了成都餐飲業的高度發達,但凡到了成都的外地游客,無不對成都的川菜、小吃滿懷興趣。到了成都不吃美食,總讓人有入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
麻婆豆腐成都有好幾條各具特色的美食街,由西往東呈扇形排列:沙西線(沙灣路西延線)、羊西線美食一條街及府南新區火鍋一條街、草堂餐飲娛樂圈(包括琴臺路、錦里西路、芳鄰路和青華路)、武侯祠大街、雙楠美食區、玉林中華園美食區、領事館路美食街、人民南路南延線休閑餐飲一條街、望平街美食區等。
品嘗了美食,再到市區里的名勝古跡走走。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杜甫曾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流傳至今的有240余首,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南門武侯祠大街的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相傳青羊宮里的那對銅羊為青帝侍童所化,能治療百病,只需摸摸羊身上與自己的病痛相應的部位,便能減除病痛。末了,在錦里古街、寬窄巷子、望江樓公園、人民公園里喝茶曬太陽,體驗成都原汁原味的休閑生活。
肥腸米線特色小吃:百年老店,葷素一網打盡
成都的小吃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因其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一是風味突出,它與川菜一樣,不僅選用多種調味品,還十分講究調味的技巧;二是善于用湯,成都的風味小吃中多喜用湯,將多種原料和調料精心熬制(大多有其獨門秘方)才能得到各具特色的美味濃湯;三是注重質量,無論是原料還是調味料皆是如此,比如用某一部位的肉,或某一品牌的調料等都是大有講究的;四是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選用不同的原料,花樣翻新常吃常鮮。
成都美食成都的小吃種類之多聞名全國,就連老成都人都不見得數的過來。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腌鹵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圓,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瑯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小吃店。麻辣紅亮,味美爽口的夫妻肺片(地址:成都市總府路23號);酸辣相宜,臊子香脆的擔擔面(地址:成都市后子門);紅味鮮香麻辣,白味湯汁鮮美的鐘水餃(地址:成都市提督街7號);歷史悠久,用料考究,回味悠長的賴湯圓(地址:成都市總府路27號);粉條筋斗,口味鮮香的復興肥腸粉 (地址:成都青石橋北街30號);還有張老五川北涼粉、龍抄手以及遍及大街小巷的鹵肉鍋魁、宜賓燃面、燈影牛肉、蛋烘糕等等,真是不勝枚舉。成都名小吃多由小商小販在實踐中創制出來。他們在長期經營中,或肩挑手提,或沿街開店設鋪,在吃食的色、香、味上精心制作,天長日久,逐漸創制出以某人或某個地點命名的特色小吃,如春熙路的龍抄手,總府街的賴湯元,荔枝巷的鐘水餃,洞子口的涼粉,長順街治德號小籠蒸牛肉等等。如今,雖然許多名小吃店已遷新址,但仍沿用舊名。
小籠包成都還有富有麻辣“怪味”的小吃,如怪味雞塊、怪味兔肉、涼拌肚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怪味用紅油、花椒粉、窩油、麻醬、白糖、香油等十幾種調料配制而成,香味濃烈,味中有味。
成都小吃種類繁多,遍及大街小巷,一家家尋覓,不免費時費力,偷懶的辦法就是直接去“小吃總匯”——位于成都市春熙路的龍抄手和成都市上東大街的成都小吃城。里面有15到40元不等的小吃套餐,幾乎包括了成都所有的著名小吃。先不說吃,光是看到幾十個大小不一的碗碟堆將上來,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不由感嘆到了成都就怕胃不好啊。
誘人小吃傳統川菜:家常菜彰顯烹飪工藝
川菜早在千余年前就頗負盛名,以其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百菜百昧,一菜一格”的獨有特色。
成都可謂老饕們的天堂,從本地小吃、涼菜炒菜、蒸菜湯菜到北京烤鴨、蘭州拉面再到日本料理、韓國燒烤都能吃到。當然,如果到了成都不品嘗一下本地美食,那回去以后怎么向朋友們炫耀呢。
麻婆豆腐是中國豆腐菜肴中最富地方風味特色菜之一,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川菜名肴。此菜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成都“陳麻婆豆腐店”的傳世佳肴。麻婆豆腐色澤淡黃,豆腐軟嫩而有光澤、其味麻、辣、酥、香、嫩、鮮、燙,豆腐表面蓋有一層淡紅色的辣油,可保持豆腐內的熱度不使很快散失,趁熱吃滋味更佳,花椒面也撲鼻。在數九寒冬季節食用,更是取暖解寒的美味佳肴。
寬居回鍋肉是四川民間的傳統菜肴,也稱“熬鍋肉”,因其歷史悠久,食者甚眾,遂成為別具風味的四川名菜。四川家家都能做回鍋肉,到四川,回鍋肉不能不吃,俗話說“入蜀不吃回鍋肉,等于沒有到四川”。
久居外鄉的四川人,回川探親訪友,首先想到要吃的就是回鍋肉。其口感油而不膩,不會讓人吃了覺得很難受。最地道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下白干飯,這樣吃很有滿足感;另一種是把直徑5厘米的白面小鍋魁中間花開,把炒好的肉夾進去吃,這種有吃地道成都小吃的感覺。
“水煮魚”又稱“江水煮江魚”,正宗川菜口味。看似原始的做法,實際做工考究:選新鮮生猛活魚,又充分發揮辣椒御寒、益氣養血功效,烹調出來的肉質一點也不會變韌,口感滑嫩,油而不膩。水煮既去除了魚的腥味,又保持了魚的鮮嫩,滿目的辣椒紅亮養眼,辣而不燥,麻而不苦。“麻上頭,辣過癮”,讓水煮魚在全國流行得一塌糊涂。
驢友聚集地干鍋:香辣干,勁道十足
干鍋,是先將原料腌漬,然后用大湯大鍋煨到湯汁濃稠,再裝小鍋上桌,邊煨邊吃。因為是將大湯一直煨燒到湯汁收干,所以食物更入味更濃郁更馥香。干鍋在成都算是火鍋的一種,把煮菜的鍋直接端到餐桌上來吃,邊煮邊吃,邊吃還可以邊加料,有點像火鍋,但又沒有火鍋的湯水。干鍋基本要分成麻辣、泡椒、魚香等多個味道,最大的特點是香、辣、干,勁道十足,如果能吃辣的話,是提振胃口的好選擇。成都的干鍋餐館與傳統火鍋、川菜的餐館幾乎一樣多,全都隱藏在成都的街頭巷尾中。
推薦:
蛙蛙叫干鍋年代(芳草東街店):武侯區芳草東街76號;
石鍋粑泥鰍(書院南街店):錦江區書院南街32號;
一把骨砂鍋(西安北路店):金牛區西安北路26號;
大嘴霸王排骨(川師店):四川師范大學南大門校園廣場2樓C2-20室。
串串香:自選自燙,吃得眼前熱浪翻滾
在川菜的故鄉成都,比川菜館、火鍋店更多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串串香小店,它自助似的自選自燙的吃法,在品種和價格上都比火鍋店更有優勢──只需幾十元錢左右,就可以吃到好幾十種菜肴,吃得你又麻又辣又燙,眼前熱浪翻滾,心中熱流奔騰。
串串香的菜是分別串在竹簽上的,長長的竹簽上串著五顏六色的葷菜、素菜。葷菜如臘肉片、香腸片、牛肉片、豬肉片、雞肉片、魚肉片;素菜如青筍、白菜、香菌、冬瓜、海帶;還有亦葷亦素的鵪鶉蛋、脆豆腐、米涼粉及年糕片……將菜肴一串一串地放置于湯料翻滾的鍋中,不過三兩分鐘,串串香就已經熟了。
用筷子把串串從竹簽上取下放入面前的香油碟子中,碟子中有香油、蒜泥、香菜、味精和蠔油,將碟中美食在香油調料中打個滾,送進口中,你只顧咀嚼而來不及說出的話只有三個字:麻、辣、燙!
推薦:
玉林老灶串串香:成都市新鴻路39號;
陸記玉林串串香址:成都市一環路東三段成華區政府對面;
味園玉林串串香:成都市雙林中橫路;
串串香金玉林串串香:成都市一環路東二段華聯對面。冒菜:獨家秘制湯料,什么都可以“冒”
冒菜就是用中藥和各種調料配出的湯汁燙熟的菜,諸如最出名的六香冒菜、三顧冒菜,是以獨家秘制香料為尊。湯料用幾十種無害中草藥熬制,輔以秘制調料及常用調料,麻中不麻,辣中不辣,老少皆宜,不上火,不敗胃。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如果你以為這就是一個菜,那就大錯特錯啦,這只是一種做法而已。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菜,就叫“冒菜”。“冒”字在這里是動詞。先準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里煮熟,然后盛到碗里,順便再舀一勺湯汁。冒菜的原料不限,這點和串串香類似,什么都可冒,什么都可上桌。
冒菜冒菜和串串香的區別大概在于,冒菜的湯也可以喝,而串串香的鍋底估計沒人敢用勺子舀到嘴里去的。吃冒菜一般是一份一份地叫,如果你想多吃幾個品種,可以叫老板在一份里多冒幾種,比如叫一份素的,你可以冒上萵筍,木耳、空心菜、藕片等等;叫一份葷的,你可點上毛肚、翅尖、鵝腸等等。直到菜“冒”熟時,才提起竹簍把菜料和一些湯汁倒進碗里或塑料袋里,任由食客當場食用或提回家去享用。
推薦:
朱林世家冒菜:成都市錦江區福興街76號;
飛香冒菜:成都錦江區海椒市街10號;
天香冒菜(海椒市街店):成都錦江區海椒市街。

天臺山耍水看螢火游
文君養生酒店+門票2人
原價:910元
¥360元
搶購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