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古韻壽縣古城游。壽縣古城,這座位于淮河南岸、淝水東北的小縣城,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這里是楚文化的故鄉,是“淝水之戰”古戰常這里排水防洪,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東北旅游、游記攻略,東北旅游景點,東北好玩嗎,東北在哪里,東北有什么好玩的,東北怎么去,東北怎么走,東北住宿,東北景點景區
壽縣古城,這座位于淮河南岸、淝水東北的小縣城,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這里是楚文化的故鄉,是“淝水之戰”古戰場。這里排水防洪,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這是一座有歷史、有記憶的城市,站在這片土地上,想著曾出現過的驚世之戰,注視著古老的城墻,感受歲月斑駁的印跡。恍惚中,有種超越時空的感覺。
小城古韻壽縣博物館
說壽縣,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如果說壽縣縣城所在地的鎮叫壽春,也就是三國時袁術的都城,就不陌生了。早在戰國時期,公元前241年楚國曾遷都于壽縣。在歷史上,人們為了軍事和防御,在中國大地上曾經建造過大大小小的各種城垣,但是隨著歲月的流失,這些古城垣大多數都難逃被拆毀的命運,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已是寥寥無幾。但是在安徽的淮河之濱有一座古城垣,雖然歷經千年,卻幸運的逃脫了被拆毀的命運,完整地被保存下來了,這就是安徽壽縣古城。
鎮館之寶壽縣主要建筑在壽春城內,大約是個3千米見方的地方,在古代是很大的城市了,但是在現代卻非常小,而且只是靠南門的地區比較熱鬧,而博物館就在這里。博物館原先坐落于報恩寺內,后來遷到了孔廟處。從遠處望去,博物館門前重建的三座牌樓,古色古香,講述著厚重的歷史。門前有賣花的、賣舊書的、下棋的,是濃濃的市井氣息。博物館是個三層的展覽建筑,進門要登記身份證,有四個展覽區在二樓與三樓。主展覽廳在二樓,主要是楚國與蔡國的青銅器等。
壽縣博物館以收藏壽縣境內出土的歷史文物為主,館藏了許多戰國時期楚文化體系的文物。尤其是青銅器和楚金幣的收藏是館藏文物一大特色。令人不忍移目的是戰國時期的金幣“郢爰”,目前以壽縣出土最多。在壽縣有如此大量的楚金幣,可見是與當時這里商業的發達和城市的繁榮分不開的。“越王者旨于賜”劍、羊首尊、犧首鼎、楚金幣以及金棺和銀棺等,都是鎮館之寶,尤其是青銅器和楚金幣的收藏是館藏文物的一大特色。特別要提到的是,博物館還有是北宋寶塔內發現的金棺(銀槨據說已經腐爛)與青瓷小罐與舍利;還有在廢棄的廟里埋下的明代近真人大小的七件銅佛坐像。
壽縣孔廟 古城西大街中段,也就在博物館對面,有一座坐北向南的宏偉古建筑群,這就是俗稱“黌學”的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先后維修、擴建42次,形成一規模宏大、體系完備的建筑群體。占地面積達二萬平方米,有坊、閣、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處。經過幾百年飽經滄桑的孔廟,雖占地面積有所減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倫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筆亭,東有文昌宮,西有忠義詞、節孝詞、節孝坊。
五進重院孔廟中軸線上為五進重院:第一進院落前有“浮宮”、“快睹”、“仰高”三坊,后為“根星”、“金聲”、“玉振”三門,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兩坊相向;二進院落中心為“伴池”、東禮門、西義路。池北中軸線上為“前門”,其耳房為名宦詞。西為鄉賢飼;三進院落主體為大成殿,兩側為東西點。孔廟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塊月臺,臺周護以雕花石欄,臺左、右是兩棵參天銀杏樹,它見證了數百年來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卻依然巍然不動,老而不衰。有了銀杏樹的點綴,大殿也仿佛顯得更加肅穆。
【貼士】
1、從壽縣長途汽車站下車,打的到壽縣博物館。10元左右。
2、博物館免費,身份證登記。
3、孔廟就在博物館對面,門票免費。
東北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