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蔚縣 探秘青砂器的原始制作
上品旅游 2014年11月17日 20:01
漫游蔚縣探秘青砂器的原始制作,蔚縣,蔚州古城。青砂器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一種漢族傳統手工藝制品,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是砂器的發源地。明清以來,蔚,河北旅游、游記攻略,河北旅游景點,河北好玩嗎,河北在哪里,河北有什么好玩的,河北怎么去,河北怎么走,河北住宿,河北景點景區
青砂器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一種漢族傳統手工藝制品,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是砂器的發源地。明清以來,蔚州青砂器因被宮廷選用為皇上、大臣熬煎中藥而聞名天下。蔚州生產青砂器歷史悠久,燒制技術代代相傳,精益求精。明初年間,一位在朝為官的蔚州人曾把這種器皿作為珍品送進宮內,深受朝廷的贊譽,從此,蔚州青砂器聞名天下。
蔚縣青砂器當地出產的砂鍋、砂壺、砂吊等器皿,以物美價廉、用途廣泛、性能特殊而久負盛名。青砂器是用當地人稱“甘子土”的原材料經過1400攝氏度高溫燒制而成的,這種土有砂性,細碾過濾后,細膩、柔軟、可塑性強,具有單一配方成型的特性。
青砂器的制作過程蔚縣砂器造型樸素大方、輕巧,通常比其他地方的砂器要薄,其制作過程精細,重工藝、重技巧、重火候。燒成的器皿呈藍灰色,愈用愈亮,具有煮食品、藥物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特點。蔚縣生產青砂器歷史悠久,明清時期,皇宮里就用蔚縣砂壺,為皇上、大臣熬煎中藥。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與現代各種器皿相比不夠美觀,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漢族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
青砂器制作過程復雜繁瑣青砂器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
相關工具:輪盤、木板錘、繩子、雕刀、模、底座、草墊、邊模(大小不等)、籠蓋(用黃土和泥做成,形狀似鍋,直徑約80公分,燒坯時用)、鐵棍(挑揭籠蓋用)、鐵叉(挑取青砂器用)。
燒制青砂器的過程工藝流程分:和泥、踩泥、制壞、燒制。
1.和泥:先把坩土礦石粉碎取磨,煤燒焦粉碎取磨,然后按3比1的比例加水混和均勻成泥。
2.踩泥:赤腳踩,踩時由起點一腳一腳緊挨著轉圈踩,直至把塊狀泥全部踩碎,這樣反復踩,一般最少要十五六遍,踩的次數越多、泥才越有韌勁,成品越結實。
3.制坯:一個人操作先撥動輪子,使其轉動后,再在輪上拔泥制坯。
4.燒坯:用明火燒。(1)把塊煤砸成1.3公分的顆粒狀,三個固定連體煤窩同時燒,4個人(早先6個人,現今用電吹風省2人),一個人埋煤窩,一個人烤坯,其余2人輪流挑籠蓋,火一定要旺,焰要高達1米左右。(2)燒時、把坯放在煤窩,籠蓋扣上砂器,燒到籠蓋發紅,此時挑下籠蓋,快速把砂器挑出,扣在鐵鍋蓋下焐2—3分鐘,再取出,這樣成品就會發蘭發亮,否則發紅,影響成品質量。
圖文來自:新浪博主 北京老夏
河北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