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山徽水徽文化 天降長假去歙縣
上品旅游 2014年11月06日 12:01
徽山徽水徽文化天降長假去歙縣。深秋時節,走進歙縣,穿行在濃郁的徽山徽水徽文化氛圍之間,從視覺到感官,從鏡頭到味蕾,細細的品味了徽州之美。很早以前,從熟知湯顯祖那名句,,旅游、游記攻略,,旅游景點,,好玩嗎,,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點景區
深秋時節,走進歙縣,穿行在濃郁的徽山徽水徽文化氛圍之間,從視覺到感官,從鏡頭到味蕾,細細的品味了徽州之美。很早以前,從熟知湯顯祖那名句“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開始,就夢想著與徽州相會,這次,從徽州古城、棠樾牌坊,再到新安江山水畫廊,算是了卻心愿,尋夢徽州來了。
徽州古城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歙縣古代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復原的徽州古城,依照原址格局,占地36畝的徽州府衙,穿越南譙樓、儀門、正堂院落、后堂院落和廨舍院落五大院落組群。徽州建制,形成于唐大歷五年(770年),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并最終形成徽州一府六縣格局。雖然如今古徽州的建制不再,但作為州府府治所在地的歙縣,仍然保留了大量徽文化的遺跡,更是在明清兩代曾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
古城懷舊來到徽州古城,首先能看到的就是綿延高聳的古城墻。由于徽州600年來基本太平無事,古城墻便漸漸成為一方安寧祥和的去處,成為徽州人聚集漫步之所。踱步于徽州古城的馬頭墻下,聽一番光年變幻里的老故事,或許更能體味這里濃濃的徽風皖韻,感知這座老城的別樣風情。修復完整后的府衙建筑群與古城內東譙樓、中和街、斗山街、打箍井街等歷史街區形成一體,徽州古城得以再現明代舊貌。順著斜斜陽光,視線穿過古城的深處,仿佛可以望見徽州遙遠的過去。
許國石坊古徽州素有“牌坊之鄉”的美譽,在當地眾多的牌坊中,聳立于古城陽和門內的許國石坊更是被稱為“徽州牌坊之頭籌”。這是國內罕見的明代大型石牌坊和全國現存的唯一一座八腳牌樓,歷經四百余年的風雨,已成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無言地向世人詮釋著徽州文化精神之內涵。細細品鑒這座雕飾華麗的牌坊,只見它的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都是重達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這些上好的石材似乎也在標志著牌坊主人的不凡地位。坊上所有的題字均出自許國門生,書法家董其昌之手。
徽州府衙“知府斷案”的正堂,是徽州府衙的主體,按清代形制恢復,還恢復府衙儀門、息民亭和戒石碑亭等。修復后的徽州府衙,是以府衙建筑群依中軸線而成,和故宮一樣。核心軸線把各個半開放型小廣場串連起來,在這個建筑空間里,“照壁、承宣坊-旌善亭、申明亭-南譙樓、中心廣場-儀門-戒石碑亭-正堂-后堂-宅門-宅前堂-宅后堂-清心閣”等依次而落。府衙空間外觀古樸、大氣而錯落有致。府衙二堂,溝壑縱橫斑駁的青石板地面,訴說著歷史。桌上的四種判令簽,分別決定著平民的生死刑罰。
相關閱讀:徽州古城之斗山街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