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是我國苗族婦女的“姐妹節”。節日這天,婦女們都要吃一種用五顏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飯”,互相贈送禮物,以示吉祥。相傳姐妹節的由來有三種不同說法,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姐妹節傳說的三種不同的說法
? ? 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是我國苗族婦女的“姐妹節”。通常在節日這天,婦女們都要吃一種用五顏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飯”,互相贈送禮物,以示吉祥。在這些日子里,按照
海南苗家的傳統習俗,要吃姐妹飯。姐妹飯是姑娘們上山采摘野生植物的花和葉,用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后蒸熟而成的,吃過姐妹飯,姑娘與小伙子們身著節日盛裝和民族服裝來到陡水河畔, 參加娛樂與體育活動如游方唱山歌、吹蘆笙、沙灘踩鼓、鳴鑼擊鼓、跳蘆笙舞、劃船、斗牛等。相傳
姐妹節傳說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但是都改變不了現在過姐妹節這一番熱鬧的景象。
傳說一? ? 相傳苗族從前居住在遙遠的東方。后來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難和災荒戰亂,被迫不斷往西方遷徙,而每逢到一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就有一部分姐妹要嫁出去,再次遷徙嫁出去的姐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見時難別亦難,于是苗族人就決定在春暖花開的時節里,到田里捉來魚蝦,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們回來和未嫁姐妹們相聚一起,吃一餐姐妹飯相訴衷腸,然后依依惜別,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變成了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節。
傳說二
? ? 相傳在苗族的某一個地區,有一個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們每年都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打獵,很久很久都不回來。寨子里還有眾多的婦女孩子和七十個如花似玉的姐妹。婦女們勞動回來就養兒育女,過著她們永遠也過不完的日子。她們上山摘果與下田勞作,在家里還紡紗織布織錦與挑花刺銹,他們織出來的布箱子都裝不完,他們織出來的彩錦啊,比天上的彩霞還美;他們繡出來的花,蜜蜂蝴蝶都飛來駐留,可是很多姐妹總還覺得缺少了什么,心里總是暢快不起來,因為她們已經到了豆蔻之年了。 于是她們又相邀去開田,她們選擇了一個水源豐富的地方,把心 ?服飾思轉移到開荒造田方面來,開啊開啊,開出了一塊好大的田,從這邊田勝望不到那邊田勝了。于是她們在田里放養了很多很多的魚,春天來了,他們在田里播了糯米種子,秋天到了,她們打下的糯谷裝滿了一倉又一倉,釀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但是她們總還覺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聲笑語。
? ? 寨子里的老人們看出了她們的心思,于是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建議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來,待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用精米制成糯飯,再到田里捉來魚蝦殼螺螄設宴,招呼遠方的青年男子前來吃姊妹飯、喝酒跳舞、交誼擇偶。第二年確實通過這種形式,有部分妹妹還選上了如意情侶而高高興
興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姐妹飯便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節日。
?
傳說三? ? 苗族姐妹節的傳說,主要來自長達五百多行的《姊妹節歌》。相傳,有兩個姨媽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們倆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后,彼此產生了愛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卻遭到父母及族人的反對。阿姣的父母要讓她嫁回舅家(舊時苗家習俗稱還娘頭)。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別人,一直在等著阿姣。他們為了忠貞的愛情,天天都偷偷約會。因怕父母和寨老發現,他們倆相約在野外談情說愛。每次,阿姣都用她裝針線的竹籃偷偷地藏著飯帶去給金丹吃。年復一年,經過一番磨難和頑強不屈的抗爭,他倆終于結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飯"的典故,即苗語叫帶給情人吃的食物為“藏飯”,漢語意譯為“姊妹”。
??? 如果你也想來這里,感受苗族同胞們的熱情與激情,就來
海南旅游吧!在感受藍天碧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濃郁的民族氣息,我們專業的團隊為你打造不一樣的旅游感受,許多不同的行程適合不同的人群,總有一個適合您,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明白,或者是想了解到的信息,就請你撥打我們的24小時旅游熱線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