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是今年立春后的第5個戊日,記者從安縣文化旅游局獲悉,安縣雎水太平橋的踩橋民俗活動因“5·12”地震停了兩年后,于3月23日至24日首次恢復。?
?
據安縣文化旅游局局長胡聲志介紹,太平橋因一年一度的踩橋活動而聞名川
西北,成為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12”特大地震后,為確保安全,停止了踩橋活動。如今,太平橋經加固修繕后,恢復踩橋活動。首次踩橋活動于3月23日下午舉行。屆時還將有舞獅、耍龍燈等民俗表演。
?
安縣文管所所長謝明剛說,安縣雎水鎮虎頭巖下的太平橋,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此橋高15米,寬9.1米,南北跨度39.5米,橋身由一巨型單孔弧形石拱橋構成。200多年前的清嘉慶四年,為保兩岸百姓出行平安便捷,由當地鄉紳林賢相建造的太平橋竣工時,舉行了踩橋儀式。
成都、德陽、廣元、遂寧等周邊縣市的百姓前來祝賀踩橋。當天正好是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巧的是自從橋修好后,洪災過去,太平橋由此得名。
?
200多年來,每到春社日,成千上萬的百姓匯集于此,踩橋棄穢、民俗表演,收干兒干女,丟藥錢……這些民俗代代相傳。在“5.12”大地震前,來自
成都、遂寧、廣元,甚至省外參與踩橋的游客每年多達10多萬人次。
?
“5·12”大地震后,安縣許多建筑嚴重受損。但太平橋依然屹立在虎頭山下,不但外觀完好,橋梁結構上也沒發現災難性的裂縫。但與太平橋相連的臥佛寺等建筑物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對口援建的
遼寧省指派文物專家對太平橋進行實地考察后,制定了修復方案。2010年,太平橋被加固修繕,提高了抗震度和承重力。
?
據胡聲志介紹,耗資360多萬元加固修繕的太平橋,不僅恢復了古樸的原貌,而且結構更堅固。尤其是周邊新建設的太平橋廣場,更增添了太平橋的文化內涵。太平橋廣場里共8塊紅金石制作而成的浮雕壁畫,分別講述太平橋古今踩橋盛況及震后重建情況、踩橋的民風民俗等。
?
?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