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世無雙 盤點10大“易碎”旅游美景
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熱帶雨林
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屆會議22日決定,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熱帶雨林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是我們的祖先與大自然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財富,它們一旦被破壞,就無法替代,不能再生。由于天災人禍,目前,很多遺產正在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1、蘇門答臘熱帶雨林(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
蘇門答臘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綠島,各類熱帶植物覆蓋全境,到處生機盎然。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淹沒,波平如明鏡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無論是城市、鄉村、田野、道路都浸潤在綠色的海洋中。而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情畫卷,成為蘇門答臘亙古不變的亮麗景觀,給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蘇門答臘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寶庫。島上僅僅哺乳類動物就有176種之多。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
在古代,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的棲息地。不幸,由于保護不力,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大片的雨林面積已經大為縮減,集中于三個國家公園內。三個公園組成的熱帶雨林遺產的蘇門答臘島,都坐落于武吉陣山,這里山脊聳立,被稱為“蘇門答臘島的安第斯”。優美的風景區的景觀比比皆是,有東南亞最高的湖泊、壯觀的火山和冰川湖,以及眾多的瀑布和洞穴,熱帶雨林郁郁蔥蔥。
這三個公園組成的蘇門答臘熱帶雨林遺產,具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生物多樣性。當地特有的物種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和最高的花卉。低地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正在迅速消失,是亞洲非常重要的保護區。同樣,山地森林鮮明的山地植被雖然較少受到威脅,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護區。 隨著人類在當地雨林中活動的增多,生物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猩猩已經不到5000只,而根據印尼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統計,至2001年,蘇門答臘犀牛只有132頭了。蘇門答臘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希望蘇門答臘島這座天然的生物寶庫能夠保持它的原貌。
“易碎”原因:該遺址因偷獵、非法采伐、農業侵占用地,以及修建穿越遺產地的公路而面臨威脅。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
2、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洪都拉斯)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位于洪都拉斯東北部的莫斯基蒂亞地區,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省。占地總面積為500000公頃,其中生物圈保留地面積有350000公頃,緩沖地區為150000公頃。海拔高度介于海平面與1326米之間。
這里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是洪都拉斯最重要的生物保護區,也是中美洲最后幾片原始熱帶雨林之一。保護區是洪都拉斯境內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保護地,地形的懸殊導致了生態系統類型的廣泛分布。其中潮濕的熱帶森林和極度潮濕的亞熱帶森林成為兩個主要生物帶,絕大部分的保護地(約85%)隸屬于潮濕的熱帶森林范圍之內,僅有10~15%位于亞熱帶潮濕的森林地帶。這里也是中美地區實屬罕見的潮濕熱帶雨林之一,森林中含有豐富多姿的植物和野生動物,包括幾種全球性的瀕危動物種。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生活著180多種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39種哺乳動物、377種鳥類。珍稀動物有美洲灣鱷、古比埃姆鱷、美洲豹等。瀕危動物包括大型食蟻動物、貘、美洲虎。
雷奧普拉塔諾河綿延100公里,實際上整個雷奧普拉塔諾流域都涵蓋于保護區之內,除此,保護區還包括保拉亞、關普和錫克雷等河流的大部分領土。這些水路與加勒比海一起構成保護區的邊界線。地貌上主要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山脈地區巖石林立,格外引人注目,這里還有一條500米深的瀑布;海濱地帶則比較平坦,抑或由于數目眾多的瀉湖的存在,而引起地形的跌宕起伏。這些地區向內延伸僅幾公里,最多可達40公里。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氣候潮熱,年均降水量隨著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從少于2850毫米到3000~4000毫米之間,變化不等。年均氣溫為26.6攝氏度。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還是瑪雅文化的重要遺址,曾發現古代石雕和動物圖案的磨石。保護區內的白色城市——布蘭卡城,是最重要的瑪雅文化考古遺址之一,屬于考古遺跡之列的彼德拉斯平塔達斯巖石雕刻出現于普拉塔諾河流的河床上,據說這是前哥倫比亞時期的一種未知的文化形式。保護區內具有重要考古意義的遺址約有200余處。2000多位土著居民沿襲其傳統的生活方式,在此生存。
“易碎”原因:過度農墾現象縮減了圈地內的雨林面積。珍貴的木材被大量盜取。對野生動物的商業狩獵活動也不受限制地展開。外來物種的侵入也威脅并破壞著保留地內的綜合生態系統缺乏管理。http://www.denbu.net/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