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瀘州納溪區:旅游文化搭臺 強勢推進文化旅游產業
四川在線消息(王文燕 記者丁一)瀘州市納溪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轄12個鎮及2個街道辦事處,人口47萬,面積1139.7平方公里。
近年來,納溪區按照“1343”發展思路,明確目標、奮力進取、扎實工作,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納溪以化工、造紙、釀酒、物流等四大產業為支柱,加快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一是化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擁有瀘天化、火炬化工廠、匯鑫能源等多家化工企業,2010年區屬化工實現工業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73.5%。二是造紙產業穩步發展。2010年造紙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同比增長50.2%。其中,銀鴿紙業脫硫除塵技改項目、圣峰紙業能量優化技改項目均全面完工,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和諧發展。三是釀酒產業實現突破。2010年全區白酒產量完成8.1萬千升,同比增長27%,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入庫稅金1.1億元。其中,華明酒業“順記燒坊”清香型白酒成功投放市場;巴蜀液酒業新建窖池400口,5000噸醬香型曲酒技改項目竣工投產;康慶坊酒業新增窖池200口,二期技改擴建工程順利推進。四是物流產業健康發展。隆程物流、路海儲運建成投產,興邦汽貿、前錦物流加快建設,川渝碼頭成功招商。2010年新增物流企業7家,實現入庫稅金7300萬元,同比增長113%。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201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0.5億元。糧食總產量達22.2萬噸,新增竹、茶基地25.7萬畝,被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林業產業10強縣(區)”。發展年出欄10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28個,列入全省5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區)。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整治病險水庫15座,完成集中供水工程54處,解決農村安全飲水6.1萬人,新建沼氣池1.7萬口,完成通村公路226公里,建成農村等級客運站9座。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3.3萬千瓦,年均增長13%;優良農業品種覆蓋率達98%,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新建專合組織126個,發展龍頭企業15家。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2元,年均增長11%。
旅游產業強勢推進。納溪地形以深丘、低山為主,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溫17.5℃,年均降水量851毫米。森林蔥籠,古木參天,森林覆蓋率達52.3%,自然環境優美迷人。有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1處(天仙硐風景區),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2處(鳳凰湖風景區、普照山風景區)。同時,納溪文化旅游資源底蘊深厚,擁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個(上馬麒麟溫酒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個(護國巖、抗戰小學、棉花坡朱德戰壕遺址、物價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永寧河船工號子、納溪民歌、護國陳醋、納溪班打獅子)。2010年實現旅游收入7.98億元,同比增長31.82%。今年上半年實現旅游收入5.62億元,同比增長40.66%。鳳凰湖旅游景區、百吉灘溫泉、森林公園等項目成功招商,協議引進資金22億元。加大景區宣傳力度,開通納溪旅游信息網,制作《納溪旅游生活指南》,邀請央視等知名媒體推介納溪特色旅游產品,組織元宵節、采茶節、“非遺文化”展演,舉辦“中國瀘州·秀美納溪”、“酒城天仙民歌節·枇杷旅游節”等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創作納溪形象歌曲《那溪那山》,全面提高納溪旅游知名度。
納溪的鄉村旅游切實做好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結合,因勢就勢、凸顯特色。
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2010年,投入資金2.7億元,強力推進天仙生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順利通過省、市檢查驗收。編制完成全區新村聚居點總體規劃、13個新村聚居點建設規劃,啟動天仙鎮牟觀村、新樂鎮大河村聚居點建設,打造新樂鎮長安村等7個特色新村和農村社區。加大示范片風貌改造,完成風貌改造3240戶,庭院改造2400戶、室內“四改”3900戶。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公路47公里,機耕道60公里,產業路33公里;改建山坪塘、蓄水池62口,整治渠道25公里。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建成衛生站、文化廣場、活動中心10個。以“二十四孝”提升庭園文化,引導示范片群眾爭做新型農民,共建和諧新村。
現代農業發展加快。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新建竹基地7.5萬畝,改造低產竹林4萬畝;種植枇杷、獼猴桃等特色水果1.3萬畝;發展年出欄2000只以上“樂道子”林下土雞規模養殖戶1200戶,年出欄100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4個;建成農業科技示范片10.6萬畝、“稻鴨共育”示范片10萬畝。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龍頭企業4家,培育專合組織29個,帶動1.2萬農戶增收4051萬元。農產品品牌影響擴大。成功注冊“樂道子”林下土雞、“護國柚”商標,順利通過“天仙硐枇杷”地理標志認證。農業科技廣泛運用。大力推廣農業“低碳經濟”,積極發展“豬-沼-果”等循環農業模式;新增農機具1930臺(套),實現機耕作業7.5萬畝;改造省柴節煤灶2105戶,推廣沼液浸種3萬畝。
鄉村旅游蓬勃興起。納溪區鄉村旅游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區委農工辦、區旅游局、區交通運輸局等30余個部門組成的納溪區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區領導組。每周定期召開工作例會推進鄉村旅游工作。聘請了四川師范大學旅游及城鄉規劃學院的專家規劃全區鄉村旅游。投入專項資金300余萬元,整合項目資金5000余萬元用于鄉村旅游基礎建設。吸引民間資金約2億元,使全區鄉村旅游上檔升級,跨越式發展。截止目前,全區共有農家樂189家,較2010年增加38%,被評定為星級農家樂的有56家,占農家樂總數的40%以上,其中四星級農家樂1家,三星級農家樂9家,二星級農家樂24家,一星級農家樂22家,形成了以天仙硐景區為核心,以沿永寧河和沿308省道沿線2個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經濟帶。全區有鄉村旅游示范鎮2個,示范村3個。2010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04.78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86億元,占全區GDP的比重3.65%,占全區旅游收入的33.71%,帶動全區農副產品及紀念品銷售等實現收入1.85億元,農民人均因從事鄉村旅游獲得的收入7317元,高于全區農民人均收入水平1315元。http://www.denbu.net/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